![]()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庆市政协十四届委员会
第四次会议委员提案第14号
案 由:关于支持大观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的建议
提 案 人:市民进
审查意见:请市农委主办,市人社局、财政局、大观区政府、规划局、国元农业保险公司安 庆中心支公司协办
内 容:
安庆市大观区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是由省农发局于2010年批准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项目总规划面积56900亩,涵括大观区海口镇、山口乡两个乡镇,示范区功能定位为:试验示范、休闲观光,空间布局为“一线、两翼、六区”。项目计划总投资11.37亿元,现已完成投资2.4亿元,核心区流转土地8400亩,引进企业16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14家。示范区于2013年6月份被省农委授予“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同年10月份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一、示范区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完善。按照“统筹规划、区域布局、综合治理、分步实施”的要求,示范区积极争取各级支持,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几年来共投入资金2.4亿元,其中争取项目资金9千多万元,带动企业投资达1.5亿元,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基础设施格局。
(二)产业发展方向已经明晰。按照“试验示范、休闲观光”的指导思想,2014年示范区新引进安庆西江水产养殖股份有限公司、安庆金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目前总入驻16家企业,涵括了休闲观光、果树种植、苗木花卉、湖羊养殖、特色水产养殖、农家乐、科研等多种领域,成立专业合作社2家,家庭农场4家。目前,起步区蔬菜种植面积已经达一万多亩,大棚蔬菜2500余亩,每天供应市区新鲜蔬菜近百吨,蔬菜产业已初具规模。
(三)核心企业辐射效应日益增强。示范区核心企业安徽美好甜园现代农业股份公司流转土地近5000亩,拟投资3亿元,打造安庆市最大的农业休闲生态园。目前该企业内的主干道、渠、桥、闸已配套齐全,种植的特色采摘果蔬产销两旺,养殖的特种水产长势良好,葛根深加工项目和特色鳖养殖项目正在建设之中,农家休闲活动等项目建设均在有序推进,自2014年9月试营业以来,业绩逐步呈上升趋势。
二、示范区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示范区用地规划存在明显缺陷。海口镇总体规划和用地规划编制于2008年,示范区批准实施是2010年,而2008年编制的土地利用规划中,示范区核心用地都是农业用地,没有建设用地,严重制约着一些项目的落户和建设,也影响着示范区现有企业的发展。
二是基础设施跟不上。示范区坐落于海口镇广成圩境内,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其排涝设施已严重老化,农网改造又不彻底,公共交通培育不全,致使招商引资困难重重。示范区建设过程中的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等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有限的地方财力杯水车薪,而市场多元化投资机制又尚未形成,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十分有限,影响示范区形象的快速提升。
三是产业支撑不匹配。示范区的功能定位是“试验示范、休闲观光”,但由于海口镇是我市“菜篮子”基地,规划有1.85万亩的核心区,现种植面积1.3万亩,大部分是蔬菜,没有精深加工,省发改委批准的安徽安庆海口经济开发区也因诸多因素一直未开工,未形成有效的产业链,不能起到试验示范作用,提供不了足够的就业岗位,导致土地流转困难,企业管理障碍重重。
四是管理体制不顺畅。示范区现有的运行架构是区设指挥部,办公室正副主任分别由海口镇党委书记、镇长兼任,由于海口镇本身承担的经济发展职能不全,自身财力有限,加上社会管理任务过多过重,对示范区的管理和维护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对策和建议
(一)明确区域定位,适时调整优化城市规划。随着示范区建设的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新安九线的修建, 面对新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格局,建议安庆市政府结合“大宜城”规划编制工作,抓紧研究确定海口镇城市和产业发展的新定位,适时调整优化海口镇在“大宜城”区域内的城市和产业规划布局,有效保障发展空间需求。鉴于海口镇原有规划已严重制约着示范区的发展和海口镇自身的发展,建议市政府尽快启动对海口镇等区域的规划修编,把海口镇纳入到真正意义上的“城区”内,加快与中心城区的一体化进程,从功能定位、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统筹布局、谋划。
(二)加快实行城乡统筹,助推示范区发展。大观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宜城板块唯一的农业示范区,它的建设和发展,对丰富和稳定城市“菜篮子”、加快推进“双百城市”建设、拓展城镇居民休闲观光场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建议市区两级政府站在城乡统筹的高度,把示范区内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如路灯安装管护、抗旱排涝、道路修护、电网建设、绿化工程等)纳入财政预算,切实减轻企业和镇级政府负担,加快推进示范区形象提升;同时,尽快把海口集镇居民纳入城市保障体系,从就业、保障、住房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同等对待,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
(三)落实扩权强镇,支撑示范区发展。海口镇是我省第一批扩权强镇试点镇,增强综合实力,加快发展步伐,对于示范区建设可以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建议市区两级政府从宏观层面出台海口镇扩权强镇有关政策和措施。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海口镇辖区内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净收益应予以全额返还,优先用于土地开发和城镇建设;二是搭建融资平台,加快城镇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产业功能区建设;三是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充分考虑海口镇的发展需要,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并在用地指标上给予支持。
(四)改变管理架构,保证示范区发展。大观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宜城板块农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城市化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应有一套专职班子进行经营和管护,负责解决示范区建设、招商引资、土地流转、工程安家等具体问题,确保示范区建设有序进行,海口镇政府协调配合其工作;示范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护、人员经费、公共服务等经费应纳入市区或区级财政预算;示范区指挥部和办公室应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定期召开相关会议,研究解决示范区建设、招商引资、土地流转、工程安家等具体问题,确保示范区建设有序进行。
(五)引入农业保险,服务园区企业。受气候和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农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农业保险是减轻农业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途径。由于种种原因,保险公司不愿意接受部分农业企业的投保。建议要做好示范区农业保险的沟通和扶持工作,一是要扩大保险的范围,增加参保的作物或畜禽种类,扩大可理赔的自然灾害类型。二是要提高赔付标准,现行保险理赔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三是提高农业保险的政府补贴,保险公司作为企业,提高赔付标准,必然会提高保险费率,政府要增加财政补贴。
(六)着力培养“农业工人”,达到后继有人。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业企业务工人员的技术素质、文化水平。加强宣传引导,培育年轻一代对从事农业生产的热情与兴趣,使他们安心、专心搞农业,觉得搞农业有出息、有奔头。吸引富有创新精神、专业知识较强的大中专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献身农业,培育一代“新农民”。
关于安庆市政协十四届第四次会议第14号提案的办理情况
案由:关于支持大观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的建议
提案人:市民进
办理单位:市农业委员会
办理情况:
市农委对该提案十分重视,组织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科学定位完善规划
大观区海口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是5年前编制的,当时未能做到“多规合一”,正如提案指出的存在明显缺陷。三年前,由市农委牵头,组织三区农业主管部门,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市郊现代农业发展规。这个规划是粗线条的,难以引领和指导市郊现代农业发展。下一步,将根据市土委会2016年第一次主任会议精神,结合安庆市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在进一步调研的基础上,打算聘请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单位对三区现代农业发展做出详细规划,以更好的引导市郊现代农业发展。
二、争取发展项目落实支持政策,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
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认真落实市政府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大力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解决示范区农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重点是:构建“三大”板块。一是以菜篮子产品供应链为纽带的农业产业版块;二是以生态、观光、休闲为系列的农业生态旅游版块;三是以技术集成应用、推广辐射、教育培训为体系的农业技术经营版块。解决“三个”问题。一是适度规模经营问题;二是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问题;三是农业科技创新主体问题。建设“三项”工程。一是建设“三品三创”工程,即农业品种创新、品质创优、品牌创响;二是加快建设农业信息化工程;三是发展建设生态环境工程。
三、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引进社会资本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突出重点、招大引强”的工作思路,聚焦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强化信息对接、上门推介、邀商考察、项目洽谈、政策服务等基础工作,真诚对待客商提出的每一条意见建议。根据大观区海口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实际,重点对接长三角、珠三角、北京地区和山东、河南等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高的省市, 引进一批上市公司、大型企业已经入驻安庆打造现代农业新样板。
四、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坚持做到“两个凡是”
对三个区,市农委将进一步要求机关各有关科室和有关委属单位,省级财政支农专项和农业部农业基建项目,凡是未设门槛的,凡是省、部未戴帽下达的,一律倾斜三区。市级农业产业化资金,除配套资金外,可机动资金60%以上放在三个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