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政建言 > 社情民意 > 文章内容

社情民意

 

第12期(总·77)

安庆市政协调研室编印                 2016年9月19日


关于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的几点建议

据市政协人资环委反映,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生活的最基本物质。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不仅关系到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也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当前,从全市的整体情况来看,我市农村饮用水源保护情况不容乐观:一是水源地点多面广,保护不易。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地点多面广,杂乱分散,江河湖泊,均有涉及。水源保护地,除明确了保护范围和设立警示牌外,均未在一级保护区设置醒目的隔离标志。多数农村水厂没有取得水源地保护区取水许可证,也没有在水源保护区设立明显的水源保护标志,更没有对取水源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不少水厂取水点基本上达不到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定的要求。农村一些居民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的意识不够强,乱扔乱倒生活垃圾、随意排放生活污水和人畜粪便的现象很普遍。二是种养业需求矛盾,协调不易。我市种植业、养殖业尤为发达。一方面,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使得农业面源污染较为严重,水源地水生植物及鱼蚌螺类逐渐减少,水体自我净化能力减弱。另一方面,养殖户为提高产量,不同程度采取投放饵料的方式,使得水体富营养化加剧,高温季节不少水源保护区水体浑浊略呈暗褐色。种养业与水源保护之间、种养户盼望增加收入与百姓要求喝上卫生的自来水之间,存在着需求矛盾,各方利益协调起来殊为不易。三是责任制落实不力,管理不易。根据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及安徽省《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皖政〔2013〕15号)精神,各级人民政府是水资源保护的责任主体。但在日常工作中,由于水资源保护工作,基本上都涉及到跨行政区域的协调与统筹配合,问题复杂,利益纠葛,矛盾较多,很难形成全区域一盘棋的统筹协调管理机制。

为此建议:

一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水源保护宣传教育,普及水源保护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全面提高乡镇、村组和各部门及群众的环保意识。在新闻媒体上要不时地播放珍惜保护饮用水源的公益广告、在水源地设立提示牌警示牌。要通过科普宣传,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使群众自觉积极地参与水源保护,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饮用水水源保护的良好氛围。

二要硬化保护措施。依照现行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建议进一步明确各有关单位部门的责任,落实更加严格的保护措施,注重解决一些威胁水源水质安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各职能部门与供水单位要加强经常性的巡查和监测,定期通报。严厉打击各类违法排污行为,对饮用水源区内现有污染行业,凡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或排放不达标的,要责令停业整改或关停取缔,力争做到在饮用水源保护区零污染排放。

三要强化污染防治。要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指导农户科学使用农药化肥,规范农药化肥使用的品种,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建立农药、化肥包装物回收制度,防止二次污染发生。积极探索各种循环生态种养模式,抓好畜禽排泄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提高利用率与达标排放率。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和垃圾收集转运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减轻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对饮用水源的污染。

四要重构供水体系。考虑到我市农村自来水厂多数规模较小、设施陈旧、制水工艺落后、供水管网承压能力不够等实际情况,建议政府尽快组织相关单位查清农村自来水厂资产和资金来源构成情况,制订回收水厂产权的工作方案,按“先急后缓”的原则高标准规划和建设农村供水体系,规范农村供水行业管理和经营,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力争“十三五”期间重筑我市农村供水体系,彻底解决我市农村饮用水安全隐患问题。

五要加大保障支持。强化设施保障,加大财政投入,整合各类专项资金,尽快建设小城镇及农村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进一步规划好并加强水源地保护区及其周边隔离、防渗漏、净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备用水源建设,对重要饮用水源取水处周边,应做好防污水渗透隔离设施。加强队伍建设,配备乡村水质检测人员,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满足农村群众对水质检测的需求。完善监管机制,整合资源和力量,在饮用水水源监测预警、执法监管、应急管理等方面,实行部门联动,提高水源保护和水污染联防联治水平。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庆委员会  技术支持:智海网络
办公地址:安庆市菱湖北路30号  邮编:246005  值班电话:0556-5346200 传真0556-5346218
皖ICP备13013850号    皖公网安备 34080302000071号   访问